3月12日下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在文科楼3号楼807多功能会议室,举行以“听心声,话成长,向未来”为主题的“书记院长下午茶”学风建设专场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张艳梅、院长邓建、党委副书记胡墨、副院长刘刚出席会议,中文系、新闻系负责人、党政办主任、辅导员老师和非毕业生代表等2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张艳梅主持。

座谈会上,来自三个年级、五个专业的非毕业生代表轮流发言,畅谈了各自的大学生活体验,并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分别作了回应。

李一鸣同学发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李一鸣同学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环境表示满意。建议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潘滢滢同学发言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潘滢滢同学表示,深感所学专业“文理交叉、技艺并重”的魅力。建议引入“企业导师工作坊”以应对AI冲击,同时增建创新实验室,增设前沿课程。

郑棉同学发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郑棉同学表示,感受到学院为落实“三全育人”与“五育并举”所做的努力。建议增设AI通识课程,促进跨学科研究,注重责任感和思辨能力的培养,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

苏嘉怡同学发言
秘书学专业苏嘉怡同学表示,深切体会到学院落实“爱人以德,立人以文”学生工作理念的用心用力。建议增设情景化实践课程,外聘企业导师,强化专业应用性。

单慧萍同学发言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单慧萍同学表示,“三全育人”理念的落实确实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建议优化任选课设置,增开与网媒专业相关度高、适配性强的任选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课程占比,拓宽实习渠道。

田磊鑫同学发言
汉语言文学专业田磊鑫同学表示,自己能在专业学习和竞赛中取得成绩,得益于学院师长的无私帮助。建议多推送比赛信息,以期“以赛促学”;应用人工智能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的数字化创新。

杜希童同学发言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杜希童同学表示,感受到老师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建议学校优化社团管理,平衡社团锻炼与专业学习;同时解决宿舍设施维修人员不足、商铺分布不均的问题。

张文霜同学发言
秘书学专业张文霜同学称赞学院课程丰富、实践平台多、人文活动暖。建议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在官网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

姚敏同学发言
新闻学专业姚敏同学表示,专业课程学习已帮她构建起新闻学完整认知体系,与同学们相处愉快,尤其是舍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建议增加H5、python等课程的学时,加强新闻采写、摄影摄像剪辑等的实操教学,向校外媒体寻求更多的实践实习机会。

刘晓霜同学发言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刘晓霜同学表示,学院课程教学重前沿、重实践,就业指导精准有效。建议将工作坊实践课程移至学期前期或中期;向新媒体大厂寻求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基地,同时建立校企合作实习信息平台,开展实习前专项培训,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针对学生代表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与会领导和老师们作了恳切回应。学院团委书记、资深辅导员徐以国建议大一学生多渠道增加对专业相关行业和岗位的认知,认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以此增强学习动力、明确就业方向。他表示,团学组织在策划赛事时会强化老师对活动的指导,以提高赛事活动在提升专业技能方面的实效性;作为资深辅导员,也愿意在学院与校友的合作牵线、寻求实习基地共建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院系领导们也都表示,同学们的希望是院系的努力方向,老师们会与同学们一道,努力学习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跟上智能时代步伐,同时坚持产业发展需求导向,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切实锻炼同学们的实操能力;同时也请同学们正确认识学校和学院的办学定位,科学认识专业理论教学的价值,坚持走人文精神与技术理性相互融通的成才之路。

邓建表示,学风建设人人有责、师生同责。希望同学们从自我做起,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与学院老师携手并进,共同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每一位同学的声音都很宝贵,每一份建议都有可能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推力。”张艳梅表示,学院会高度重视同学们的意见建议,认真梳理问题,列出任务清单,深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不断改善育人环境,为同学们成长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